据媒体报道配资网上配资,10月2日,在海拔4700米的四川甘孜丹巴县丹东镇的卓雍措湖垭口附近,一名女游客出现高反、失温等情况,路过游客和当地警方、镇政府工作人员、医务人员接力救援,成功将女游客运送下山送至医院。
随后,此事在网上引发关注。10月9日,被救女游客林女士的母亲吴女士通过媒体向所有的救援者、救助者表达了感谢:“如果不是遇到那么多好心人,情况可能就会变得更糟,很感谢他们。”吴女士还透露,女儿脑水肿很严重,医生说她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昨天进行了紧急手术,现在还没醒过来,医生说可能会做第二次手术,也许会醒过来,也许会成为植物人,只能进一步观察。
在该事件中,失温一词,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失温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失温?一旦出现失温该怎么办?对此,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邵启兵表示,“在南方地区,失温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他介绍,失温应该是针对户外运动的一个说法,在医学上被称为冻伤、冻僵。医学上核心体温(肺动脉、直肠、膀胱温度)低于35℃被认定为冻僵,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人体多脏器多系统的损伤。
失温是低体温的一个表现,它与外界温度、风力大小、环境湿度等因素相关。邵启兵表示,在临床上,严重的低体温冻伤对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都有影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对大脑神经系统会有损伤,比如出现记忆力不好、健忘等。此外,还会出现感觉上的消失,比如痛感。再往后发展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楚、昏迷等。
同时,体温下降会影响心脏血管,导致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甚至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心跳停止。低体温还易导致呼吸变慢、变浅,缺氧引起器官衰竭,损伤呼吸系统。除此之外,低体温对于其他器官也有影响。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如何判断失温更重要。邵启兵表示,当失温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会变得反应慢、寒战、呼吸不好、神志不清甚至出现心律失常,这些状态都提示可能出现了失温,要尽早进行处理,及时入院治疗,及早干预对愈后影响不大。
邵启兵提醒,在极端环境下运动,首先保暖措施要到位,要做好预防措施,不要在极端环境下剧烈运动,要调整好运动节奏,不要大量出汗,因为大量出汗热量会消散出去,导致体温更低。其次,对于运动者穿的服装也有要求,尽量穿防风透气的衣物。第三,要准备好食物,带一些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多喝水,防止脱水。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海拔地区易引发高原性肺水肿、脑水肿,做剧烈运动更危险。邵启兵强调,到了高海拔地区,3天内不要做高强度的运动,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其次,要注意是否有基础疾病,不管是低温还是高原反应危险系数都很高。
如果出现失温,这两件事不要做。“不能给低温患者饮酒。”邵启兵强调,很多人认为喝酒之后身上会暖和,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酒精本身并不能给人体提供多少热量,但是它能刺激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饮酒之后血液循环加快,主观上是感觉暖和,其实只是加速了身体热量的散失。
其次,不要把外界辅助热源用于四肢,这样做会加速让主躯干部位的温暖血液流向四肢,带走热量,从而使得核心部位的热量加速散发。同时,不要用过热的辅助热源,容易导致患者被烫伤。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配资网上配资
举报/反馈众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