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扫码收听配资网上配资
“西方”到底指什么?“西方文明”这个观念从何而来?从古希腊开始,就一直有“西方”这样的概念吗?有关“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标准叙事何时开始形成?当一位女性古典学者注意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厅周边环绕的十六尊西方文化“先祖”的铜像时,她感觉到了一种威压,也想到了上述这些问题。
英国学者纳奥兹·麦克·斯威尼(Naoíse Mac Sweeney)是维也纳大学古典考古学教授,曾在莱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任教,主要研究西方古代的民族起源神话。她的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中国人,这样的身份或许使她既能在西方传统之内,又能在西方传统之外。
她最新的通俗历史著作《“发明”西方》意在质疑和瓦解“西方文明”这个文化观念以及附着于其上的起源神话。麦克·斯威尼认为,近代西方世界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存在一个不曾中断的“西方”文化传统。在绝大部人人看来,“西方文明”肇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穿越黑暗的中世纪,在文艺复兴得到复苏和振兴,再经启蒙运动的鼓荡,最终导致西方在现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全方位的主导地位。“从柏拉图到北约”(from Plato to NATO)这样的表述,就精要地概括了这样的单线传承的谱系神话。但麦克·斯威尼认为,这样的宏大叙事既有悖史实,而且也是深受意识形态驱动的结果。
展开剩余81%麦克·斯威尼选用不同历史时代的十四位人物,采用人物剪影+理论分析的方法,力求以亲切、生动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解构工作。这十四个历史人物,在年代、性别、族裔方面都均匀分布,既有希罗多德、培根这样传统叙事中西方古代和现代文明的奠基者,也有十分冷僻的名字,比如16世纪罗马女诗人图利娅·达拉戈纳和17世纪与葡萄牙殖民者周旋的西非女王恩辛加;既有19世纪大英帝国的首相格莱斯顿,也有奥斯曼帝国的太后苏菲耶。这些人物多姿多彩的人生,被作者编织进自己对“西方”观念系统的解构中。
麦克·斯威尼的批评,针对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比如,传统的宏大叙事认为,西方起源于一个纯粹、内部完整而有凝聚力的希腊-罗马文明,并称此种古典文明乃是西方独占的精神遗产。但若我们将视野拓宽,会发现希腊遗产也保存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的阿富汗,更被中世纪的伊斯兰文明认作自己的文化祖先。又比如,直到早期现代,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和“东方”仍然没有严格的分野,仍有可能想象全球性的地理政治格局。伊丽莎白一世代表的新教英国,仍然可以谋求与伊斯兰国家结盟,以共同对抗天主教。作者认为,这些历史事件都足以证明现代的“西方”和“西方文明”等观念乃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构建,为了因应特殊的地缘政治问题。
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著名译者、世界史研究者@陆大鹏Hans 老师,与我们一起讨论这本书的得失。在节目最后,我们还会讨论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为中国读者,应该如何面对西方学者写成的、数量众多的、以“去欧洲中心主义”为目标的自我批判类著作?西方内部的自我质疑,能为我们提供弹药吗?别人的自我检讨,是不是可以直接拿来化作我们的武器?
嘉宾简介:
陆大鹏,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世界史研究者,英德译者,译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等,著有《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德意志贵族》、《翻译的乐趣》等。曾当选《经济观察报·书评》年度译者、《新周刊》中国年度知道分子,荣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奖”等多个图书奖项。
延伸阅读:
纳奥兹·麦克·斯威尼,《“发明”西方:》,郑昕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
高峰枫,“西方不高兴:评帕斯卡·布鲁克纳《罪孽压身》”,文章链接;
Douglas Murray,The War on the West: How to Prevail in the Age of Unreason,Broadside Books, 2022.
时间轴:
02:17 介绍斯威尼其人其书:中爱混血的女古典学家
04:23 别开生面的公共历史写作:亚洲海岸的“西方人”
07:47 当过模特、酷似Maggie Q的维也纳大学教授
09:21 斯维尼的学术专长:特洛伊起源神话与安纳托利亚社群认同
11:19 大历史与小叙事如何结合
13:00 写作动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十四尊雕像
15:28 重新讲述那个来自“东方”的希罗多德
16:59 拉斯卡里斯皇帝偏安尼西亚的拜占庭小朝廷
22:40 在希腊旅行,见证希腊的东方性
24:20《希腊人左巴》和卫城博物馆的库洛斯
28:20 西方的特洛伊家谱:名与实
30:20 过于政治化的特洛伊起源说
34:06 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对希腊文明的隐性继承
37:50 “帝国转移”与萨义德
39:10 大英帝国首相格莱斯顿与“保加利亚惨剧”
46:49 美国建国英雄沃伦与西方宏大叙事
51:05 希腊与罗马合体的多种解释
54:50 德国艺术史学者温克尔曼为什么热爱希腊
56:49 亚洲,还是小亚细亚?欧洲,还是欧罗巴?
1:01:40 图书排版的巧思:在“东方”和“西方”下面打黑点
1:03:50 中国读者如何看待西方人的自我反思?
1:06:20 西方的负罪自责,不能代替我们的自我评判
1:08:07 从“白人的负担”到“白人的负罪感”
1:10:03 赫拉利《智人之上》与西方叙事的构建
1:11:02 从西方观念的建构性,不能引申为西方!伪*史论
1:14:10 反求诸己:每个国家都在“发明传统”
1:20:36 西方右派的反攻:穆雷的《向西方开战》
1:23:22 布鲁克纳的《罪孽压身》
1:25:10 为什么埃及和希腊的文物特展如此频繁?
1:26:19 中国提倡的第三种历史模式:并进的古代文明
剪辑:但汉松
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
我的新浪微博:陆大鹏Hans配资网上配资
发布于:江苏省众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